在迁安长城脚下,生活着一批为保护长城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与守望长城融为一体,并自觉肩负起保护长城的职责,让长城精神在保护与守望中世代传承。
今年43岁的吴海龙是河流口村的一位农民,作为昔日长城守卫者的后裔,传承祖辈精神,打小便在心里种下了保护长城的种子。2007起,他从一名义务巡护员被聘为长城保护员的“正规军”,所要守护的正是这7.5公里,拥有22座敌楼敌台的长城。
由于风化、自然灾害等因素,长城有的地方十分陡峭,有的地方坍塌得只剩边墙,布满荆棘杂草,但这丝毫不影响吴海龙渗入骨子里的长城情怀,练就了他如履平地的本领。从家走到最近的敌楼,要半小时,走到最远那端要四小时。这样的路,吴海龙每个月都会走上几遍,拍照记录、远程瞭望,查看有无破损等,每一项都是他巡查长城的“基本功课”。寒来暑往,长城上的每一段城墙、每一座敌楼都在吴海龙脑海中留下了最深印记。
巡查过程中,他救助过遭遇险境的游客、协助相关部门追回了丢失的敌楼长城石锁,并不断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与推介。如今,不仅明长城“原汁原味”的风貌得以保存,游客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目前,迁安市共有24名长城保护员,坚守在自己的巡护阵地,形成了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千秋岁月,时代更迭,在一代又一代的长城保护员接力守护下,长城越发挺立雄浑,那绵延的脊梁,落满了文明传承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