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挚爱是长城
古建筑专家郑孝燮 ( 左三 )、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 ( 左四)参加由高旺、高晓梅 ( 左一 ) 父女主办的第二届万里长城协作会。
在清水河县老牛坡党性教育基地里,传承革命精神人物展墙上高旺的照片赫然在目,高晓梅与儿子王东麟在展墙前合影。
探寻长城脚下的古村落
“让雄伟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 这是每一位参与长城研究与保护“长城人”的共同心声。长城,有多少感人的过往!长城,有多少催人奋进的故事……
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一家三代人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见证着与长城的情缘。
高晓梅(右一)在清水河县北堡乡北堡村和年长的村民了解长城沿线生态农作物变化情况。
高旺是高晓梅的父亲,他最有名的事迹就是徒步8万 里,从清水河县出发,沿路走过山西、陕西、河北等8省区自费考察长城,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节省经费他沿途到老乡家借住、蹭饭是常有的事,几乎是“一路考察,一路乞讨”,最终收集了中国历代长城的详实资料1000多万字,拍摄了10000多张黑白和彩色照片,还创办了全国首家内蒙古自治区长城学会,出版了7本长城专著,被誉为“当代徐霞客”。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长城文化研究,在当地很有声望。他去世时只有64岁,2018 年年底,高晓梅把他研究长城的故事记录整理出版——《情系长城——内蒙古徒步考察长城第一人高旺》。
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左一)为高晓梅出版的《情系长城——内蒙古徒步考察长城第一人高旺》一书写序,祝贺出版。
高旺永远地成为了那个站在长城顶端,向远处眺望的人。他多年来徒步考察内蒙古长城的精神勉励后人,他热爱长城、保护长城、情系长城令人敬佩!
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高晓梅的儿子也对长城文化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代人承前启后,对于长城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吴国强 说:三代长城人,长城代代传,他们是长城世家。他们曾获得“敬老孝亲家庭”“最美家庭”的荣誉,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授予他们“书香家庭”的称号。
高晓梅(左三)与清水河县长城爱好者、长城保护员在栜木塔长城段一起研究长城的走向。
2016年6月,内蒙古长城研究会秘书长高晓梅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为《长 城》特种邮票在内蒙古选景。 那一年适逢我国《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中国 邮政联合中国长城学会启动“雄关万里 九镇邮情”长城集邮文化活动。
“当时国家邮政总局找到我协助工作,我把内蒙古的长城情况向他们作了介绍, 几经商议,最后在众多长城遗址中选定了清水河明长城。接到任务后,我们在清水河县的老牛湾国家级地质公园找到了一处烽火台,成功地把夕阳西下时晚霞折射的长城景观用镜头记录下来,沿途还拍摄了不少明长城美景。” 高晓梅回忆道。
清水河县栜木塔长城段的明长城
这次采集的画面成为了《长城》特种邮票中的第四枚——“长河飞龙”的 景象,图中展现出了老牛湾长城的雄伟和黄河的浩荡。
后来她在国家邮政网上发表了配图文章《内蒙古长城全国数第一》,并推荐清 水河邮局成为长城主题邮局。
高晓梅24岁时就担任中国《万里长城》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后来又担任内 蒙古长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长城学会内蒙古长城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现任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
2020 年 8 月高晓梅(左二)代表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为清水河老牛坡授牌“长城科普教育基地”。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的长城资源,她曾开展长城公益讲座,在呼和浩特 市新城区保和少镇面铺窑村赵长城遗址前介绍长城;带领新华社记者、河北广播电视台“行走长城”栏目组采访内蒙古明长城;申报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丫角山长城开发旅游的可行性报告》设计出了老牛湾——老牛坡——清水河县银滚山长城遗址公园3天2夜的旅游路线。出版长城书籍《长城烽火》《情系长城》《情系广播》《情系戏剧》《长城华章》(第一、二、三辑)、《话说长城》;6次做客呼和浩特市电台“品味书香”节目直播间介绍其出版的图书。分别在八达岭、陕西镇北台、山西雁门关、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清水河县、武川县举办长城研讨会。2019年,她被呼和浩特市文明办评为“青城好人”。
攀爬长城
长城对于人到中年的高晓梅而言含义深重。
打开高晓梅的人生履历,处处充满感动和敬佩。她在编辑出版中国《万里长城》 杂志时,从辽宁省虎山长城到嘉峪关,途经9个省市自治区,常年外出采访,行程几万公里;为了拍摄内蒙古长城,出版《故塞长风——内蒙古明长城科普摄影集》,她沿着明长城起点兴和县,一路向西,经过凉城县、丰镇市、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准格尔旗、鄂托克前旗、乌海市、阿拉善左旗,千里奔波,在光与影子之间追寻。1万多张照片是她几十年间自费拍摄长城的宝贵收获。为了宣传长城脚下的人物,她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5万多字6位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报告文学,拍摄了100多张人物照片。
高晓梅(右三)在长城脚下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四公主德政碑调查了解长城故事。
在高晓梅看来,触摸那些在山顶上的砖石、夯土,让她的思绪飞扬。有一次 雨后路滑,在清水河县栜木塔段陪同北京、内蒙古的客人考察长城时,不慎摔倒,险些滑落万丈深渊的沟底。
高晓梅向记者讲述她的长城故事,无不令人感动、落泪。边关冷月,简单的行囊, 翻山越岭,顶风冒雨,时常要忍饥挨饿,面对蚊虫叮咬,衣服被划破,身体被划伤……但她依然执著地触摸着长城。
文字 | 徐跃 王璐 王东麟
翻译 | 乌云斯琴
图片 | 宋澎涛 满达 部分由高晓梅提供